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 .2等式的性质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等式的性质》一.内容和内容  1.内容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程。2.内容《等式的性质》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程》第一节第二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元一次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程的解法,是要借助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程。等式的性质是系统学习程的开始,它是解程的必备知识,并且对解一元一次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经历探索等式的两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的。在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程过程中,渗透的化归思想,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他所必备的思想。基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等式的两条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程。二.目标及目标1.目标(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程。(2)经历等式两条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程化成x=a的形式的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2.目标 达成目标(1)的标是: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会应用等式的性质变形;会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程。 达成目标(2)的标是:通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出等式的两条性质;通过化归思想,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简单程化成“x=a”的形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小学,学生虽初步建立了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图形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思维,认识了程,并会求解一些简单的程。但对等式的性质并未形成归纳概括性的语言,对等式性质与解程之间内在联系也没有核心认识,导致部分学生误用等式性质。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利用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数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和应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基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等式的性质。四.数学设计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问题1:你能估算出下列一元一次程的解吗?(1) x+1=3(2)4x=24(3)师生活动:指名生答。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估算法解程的局限性,体会探究“怎样解程”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教师:用估算的法解较复杂的程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讨论怎样解程。同学们都知道,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吧!设计意图:指出探究解程必要性,实现“解程------程定义------等式性质”自然过渡,引出课题。2.实验探究,学习新知问题2:观察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 .2等式的性质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份)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