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同学,后来又是西南联大的同学,然后同时到美国留学,两个人住一间屋子亲如兄弟。50年代读完博士后,稼先就回国了。那时国内实行供给制,每月只给300斤稻谷做工资。振宁留在芝加哥大学,后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后来得了诺贝尔奖。稼先回国不久就组织人员研究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因为那时候研究条件很差,也经出事故,所以稼先62 岁时就去世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生活道路了。大家都崇拜振宁,认为他要是像稼先那样回国就没有得诺贝尔奖的希望了。我说,振宁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争了气,我们中国人都感他。但是稼先回国为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也就没有现在的大国地位。我说再过一百年,中华民族会有更多人记住稼先。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类是自传,一类是他传。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回答问题:   1、文章六个部分描写的侧各是什么?  2、在写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     一百多年的历史? 3、为什么把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稼先。 简单介绍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稼先。 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热泪满眶,为稼先而骄傲。 举例具体述写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 引述作者写给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话总体评价稼先。稼先历史背景生平简介人物对比感情震荡沙漠创业热情赞颂一、二、三、四、五、六、写稼先,却为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写稼先,却为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是为了说明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课件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课件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