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9/2019课件来源2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7/9/2019课件来源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后赤壁》、《石钟山记》等。诗《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7/9/2019课件来源4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9/2019课件来源51.解衣欲睡   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4.遂至承天寺5. 相与步中庭6.盖竹柏影也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9/2019课件来源6(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柏的影子。(4)夜无月?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没有绿竹和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7/9/2019课件来源7(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用原文回答)你有感受?(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4)?你是如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夜无月?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9/2019课件来源8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此时。元丰七年离开州贬去汝州。     怀民当时也被贬官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三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