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5课 安史之乱与朝衰亡第一单元隋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忆昔                            ——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春望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金屋妆成侍夜,楼宴罢醉和春。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看不足。……《长恨歌》        白居易追求享乐人唯亲高力士林甫国忠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朝政腐败,潜伏着危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甫                 ……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jiá,兵器 )。      臣留欢娱,乐动胶(震动山岗)。                 ……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据要险,专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        ——《新书》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外重内轻,中央与地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材料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安禄山势力过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1.开元末年玄宗追求享乐,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势力。 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军攻占东都洛阳,逼近长安。玄宗仓皇逃往,756年太子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肃宗。763年被平定。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宛转蛾眉马前死。……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长恨歌》pí,军中用的小鼓安史之乱的经过:渤海长安太原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3
上一篇: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会员上传)    下一篇: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优质)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