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了解挺进大别山的时间、概况、意义等。3、知道辽、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4、简析国民党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习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意义;2、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学习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课本解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知识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的土地政策。2、纲领: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3、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和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知识点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领导:伯承、小平主力:晋冀鲁豫解放军经过:在西南强渡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三大战役(大决战)(1)背景: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防御的战略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2)辽战役(关门打狗)(3)淮海战役(猛虎掏心)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4)平津战役(瓮中捉鳖)(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渡江战役毛泽东和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奋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拓展延伸1、三大战役概况 2、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上一篇: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习题及学案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