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1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面的变化。二、过程与法通过对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教学】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的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传入,还是人与人之间见面的称呼、礼仪和人们日的穿着打扮,都在除旧迎新。你知道这些变化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吗?二、自主学习 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2、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3、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4、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条?5、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人们的生活式和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合作探究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习俗改造的表现及意义 表现(1)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   (2)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   (3)“先生”“”等平等称呼代替“老爷”“大人”等有等级观念的称谓。   意义:辛亥革命后对习俗的改造,是历史的进步,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向。四、总结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一次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生活同时又是一支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奋发开拓。同学们,加油吧,期待着你不平凡的人生演绎精彩的生活!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15
上一篇: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案二    下一篇: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