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程标准:了解土地改革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1、太平天国运动时,颁布《天朝亩制度》,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的愿望,结果未实现;2、土地革命时期,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3、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4、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而“耕者有其”的愿望彻底实现则发生1952年。课文解读: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1、土地改革的原因:史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史料二: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史料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少奇《关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结论:(1)新解放区没有实行土地改革(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3)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2、土地改革的开始:时间:1950年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3、土地改革的实(在新解放区):(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全国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拔除地界碑4、土地改革的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史料1 土地改革前后的变化。土地改革前

 

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自学案    下一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