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课件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贴近生活,走进文本  夏风习习,山清水秀的县,少了一些炎热,多了一丝凉快,与同伴相携,共同欣赏美丽风光。上节课观赏了雄伟壮丽的阳楼,体会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共同去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醉翁亭记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千古的美文。    朗读正音,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与字典,解决生字词。2、听录音范读,注意停连和节奏。3、个人展读,注意声音洪亮,其他人纠错。疏通文意,理清结构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说一说第1是如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3、课文第2、3、4开头的“若夫”“至”“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环:环绕、围绕语气词表判断,是山谷表并列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山之僧智仙也山上(名词)沿山路(名词作状语)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四角翘起,像鸟儿开的翅膀一样(状语)说出命名不能名其一端也从到在泻出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此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有所及每有会意心思意旨情趣语气词,莫得遁隐忘怀得失能够得到的领会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云归而岩穴暝回去聚拢目似瞑闭眼昏暗暮而归野发而幽香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发荣滋长风霜高洁而年又最高大高水落而石出泻出两峰之间出来显露至负者歌途,行者休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醉翁亭记课件4
上一篇:醉翁亭记课件二免费下载    下一篇: 醉翁亭记精品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