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1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柳宗元、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一,有棋一局,而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预习导学: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学习研讨: 朗读课文,感知文本1.赏析第一,说说本文是如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上一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8    下一篇: 醉翁亭记教案(人教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