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十一课醉翁亭记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一、预习提纲:1.加点字的注音 A 林壑()尤美    觥(   )筹交错   林霏(   )开 B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  岩穴暝()   C 伛偻()提携  蔚()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 D 晦()明变化   颓()然乎其间者    酿()泉为酒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野发而幽香(          )   ②日出而林霏开(          ) ③苍颜白发  (          )    ④伛偻提携  (          )二、知识探究问题1、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问题2.文章的第一讲了什么内容?例题:“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变式:“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问题3.文章的第二讲了什么内容?例题:第2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变式: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问题4.文章的第三讲了什么内容?例题:第3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有联系?变式:第3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问题5.文章的第四讲了什么内容?例题:哪些句子描写傍晚山林全景?三、1.解释加点的词语(1)翼然临泉上:(2)野花而幽香:(3)杂然而前者:(4)苍颜白发: (5)树林阴翳: (6)太守谓谁:(7)负者歌途:(8)林壑尤美:(9)醉翁之意不在酒: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请结合上下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乐”字的含义。“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 (2)(3)  (4)(5)4.按提示默写。(1)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2)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5
上一篇:第11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下一篇: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