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湖心亭看激趣导入:《湖心亭看》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到湖心亭看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洁白广阔的景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幽静深远的景图后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我们今天通过阅读文章一同来探讨。 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品味写景句,体会作者情感。 ◆诵读经典湖心亭看岱?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追忆往昔之繁华,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被称为“都市诗人”。《湖心亭看》写明朝灭亡以后,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二、疏通大意,探究内容。(一)疏通大意第一: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 识记文言词语崇五年:公元1632年。崇,是明思宗由检的年号(1628-1644)。俱 :都。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拏(ná):撑(船)。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水上,旦视如,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惟:只有。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上一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第二课时)    下一篇: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