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二、过程与法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学习制表的基本法。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好的学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独立思考、敢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创造的探索精神和气。 :孔子和儒家学说;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难点: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导入新课】播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参加孔子诞辰2565年学术研讨会中的讲话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内容探究】一、老子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老子一目中第一的内容,并通过自己对老子的了解,简单介绍一下老子。(如生平、代表著作等。)2.教师展示图片:老子雕像、《道德经》书影并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第36页第二的内容,归纳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对立的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主:主“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3.教师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老子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与老子同一时期,出现了另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万圣师表”,他是谁?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有哪些贡献?下面让我们从第二个小标题——孔子和儒家学说中寻找答案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教师展示孔子的图片,并结合课本第36-37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一内容。(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37—38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二、第三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孔子的思想主。(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核心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主推崇西的制度,主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教育主主“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法著作《论语》  3.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后,开展比一比活动:请同学们说一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下一篇: 百家争鸣公开课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