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6课  三 国 鼎 立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了解操能够统一北的原因   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同时,通过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 三、情感目标: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事集团混战结果,认识三国鼎立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操、诸亮是这一时期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大陆与台湾相互联系的最早记载。 四、教学和难点 本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操统一北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识(一)官渡之战(多媒体)1、背景(1)巾起义,军阀混战结合课件《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探究背景。(2)(课件显示操、袁绍图像)介绍人物(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而在北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4)操要统一北,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操的势力是如发展壮大的呢?结合教材学生分析,教师归纳政治上:a、“挟天子以令诸”,处有利地位 b、重用人才:(禁、乐进,辽、徐晃) 经济上: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开荒屯过渡:随着操势力的壮大,与占据今天一带的袁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终演变成为一场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2、官渡之战(投影《官渡之战》形势图)  (出示课件展示)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操、袁绍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操胜利作用:为操统一北奠定3、思考: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出示课件)(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重用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重视农业(3)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4、(出示课件)历史上的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5、过渡:                              (课件显示)操的诗句“ 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二)赤壁之战1、(出示课件展示)《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操统一会遇到哪些困难?2、让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7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部编)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