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最后一次演讲课件1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词读读写写晓得(    )卑劣(    ) 无耻(   )毒手(    ) 污蔑(  ) 屠杀(   )悲愤(  )   锤击(  ) 恐怖(   )势力(  )   毁灭(  ) 卑鄙(   )蛮横(     )   予(    ) 光明正大(   ) 挑拨离间(        )mièbēi lièxiǎo dédú túchuífènbùbǐhuǐshì mán hènɡfù yǔmíngtiǎo bō lí jiànchǐ词语解释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予:交给(重大务、使命等)。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闻一多除了是一位慧眼识英才的老师之外,它还充当着怎样的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最后一次演讲》臧克家——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说和做我们曾经学过写他 一篇文章你还记得吗 ? 回顾作者——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一身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

 

最后一次演讲课件16
上一篇:八下语文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下一篇: 最后一次演讲课件(汇报课用)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