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教材分析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范进中举》教材分析

  该课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通过各种儒林人士形象,对八股文科举制度进行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评,《范进中举》是该著作中最为精彩的篇目之一。范进是个读书人,一直生活在穷愁潦倒的生活中,他一生不停的考试,一共考了20多次,到了54岁才中了秀才,随后中了举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人物形象。刻画了人物的丑态与虚伪,通过范进命运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同时也说明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从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层次结构

  1、范进中了秀才后回到家中,丈胡屠户前来贺喜,酒后说了一些打击范进的话语。由此反映出范进中了秀才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地位。他的功名愿望还未真正实现。

  2、为了实现自己的功名梦,范进要进省城参加乡试,由于经济拮据,不得已去找丈借钱。丈不但没有借钱给他还出言辱骂范进。他不甘心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于是瞒着丈,置妻子老母于不顾,毅然前往应考,可见然对于功名富贵的强烈向往。

  3、待到发榜之日,范进家中已是无米下锅,于是,奉母之命去集市卖鸡换米,以解燃眉之急。此时,中举喜报突到,邻居赶到集市把他拉回来,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

  4、范进确认中举后喜极而疯,作者在这是设计“打一巴掌”是治疗疯癫的灵丹妙药,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范进中举了,他的口中一直叫到“咦!好!我中了!”由此可以看出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而胡屠户在这时候把范进捧上了天,一改以往态度。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5、范进恢复正常后回到家中,张乡绅就来拜访,送房又送金,足以说明范进的地位得以上升。

  三、问题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首先是社会因素,读书人深受科举制度毒害,思想被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丧失了生存能了,中举成了唯一的生路。30多年屡试屡败,自然就成了人们冷嘲热讽的对象,使范进的思想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其次是个人原因,考了几十年,突然考中,欣喜之情难以控制,身份地位突然,大喜大悲中神经受不了这个刺激便疯了。可以说这种疯是心理上的变态。

  2、范进命运的悲剧有何社会意义?

  全文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命运的变化,周围人的世态炎凉。范进这个形象只是封建社会中的其中之一,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文化背景之下,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放弃自己的生存方式,辛苦的跋涉在科举的道路之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受到摧残,思想受到束缚,人格被扭曲。作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埋没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四、素养

  《儒林外史》是一步讽刺小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它独到之处。

  1、夸张手法

  中举后喜极而疯,一巴掌就把他打醒了。这看似夸张,但也符合实际。范进挨的这一巴掌,虽把他的疯病治好,但也让他受尽屈辱。这是作者有意表他丑恶的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2、对比手法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范进的态度截然不同,可概括为四个字——前倨后恭。由此可以让人看到胡屠户是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财如命的市侩性格。

  3、描写手法

  典型的细节描写揭示矛盾。就内心而言,范进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他向周围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得以实现,所以飞快的往集市跑。但在外型上他却是一个失败者,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导学案(打包24份)    下一篇: 《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评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