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怎样做好初三语文复习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面临中考,我们语文老师是非常尽职尽责的,有很多老师制定了周密的总计划。因而出现了“拉网式”、“链条式”、“式”等种种方式。可语文老师们也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计划如此周密,为何的效果常常不是很明显呢?

  其实,初中语文的是存在一些误区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语文中考的误区进行一下梳理。

  归纳起来,语文中考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匆匆赶进度,草草结束新课。失于随意。(如有计划,但缺乏“策略”;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各自为政;资料选择不精当等)

  失于低效。(如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忽视了语言的感受和语文应用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抓不住核心;搞“题海战术”等)

  学生过于被动。老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学生考得多,老师评得少。要避免这些误区,要做到: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把握考试特点、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重视新课的教学,重视教材的作用。努力课的教学效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我觉得做好要上好几种课。

  一、依托新教材,上好新课。

  到了初三学年第二学期,可能有时候有些老师会觉得新课教学很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是敷衍了事,草草结课。其实,新课教学和实际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将新课教学合理运用于之中,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要上好课我们首先要端正对新课的理解和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形成语文、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的重要媒介。

  用课外材料来考查考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所形成的,实现课内所学与课外所用的自然衔接,是语文中考的一个进步。语文中考试题的选材虽重在课外,但与语文教材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初三学年的新课教学要依托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努力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初三的下学期,时间特别紧,该怎么样上好新课呢?怎么样把新课的教学与考试紧密地结合起来呢?我觉得是老师们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案例】《故乡》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不超过20字)提示:“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依次用三个动宾短语概括文章的情节内容,并体现出文章的线索。提示1: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提示2: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3.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情节,应该用哪一个字?为什么?提示:变。

  4.文章都提到了哪些变化?提示:景色变化。人物变化。

  5.20年前的故乡和20年后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词语概括故乡的特点提示:20年前的故乡:明朗、美丽,令人向往(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20年后的故乡:萧索、阴晦、悲凉。

  6.这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有何作用?点名朗读第2段、第12段。提示:

  ①写出故乡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我”的悲凉心情。②烘托少年闰土勤劳、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7.速读课文,捕捉信息,完成口语:介绍少年和中年闰土。

  分析:上述的设计紧紧扣住了课标和考纲,学生迅速整体感知,捕捉阅读信息,提炼概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而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并进行提炼概括是阅读的核心之一。以上设计对学生的要求是有不同层次、有梯度的,前三个问题是从文章整体而言,意在让学生整体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4——7题,由易到难,5题和7题的概括,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出描描写故乡和闰土外貌、性格特点及品质等方面的语句,加以整合,不仅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还要进行提炼和概括,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简明、连贯地进行语言表达。两个活动,一个是“速读”,一个是“跳读”;学生的活动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老师在处理第5题时,引导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同时,加以方法的指导,即要想概括得精当,就要找准找全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抓体现文章内容的信息点(词语)。我们知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的、语言表达等都是语文测试必考的。而学生的语文基本,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依托于教材,依托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培养。

  这堂课,其实是初三年级的一节新课的教学,但在这节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了对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了必要的阅读。我想,这堂课是不是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新课和其实并不矛盾。在新课的教学中,老师如果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的有效,其实可以实现新课与的一个很好的整合。综上所述,我们是否会得到这样的启示:初三在上好新课,用好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找准教学的增长点,学生的增长点在哪里,这样,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精、准,引,上好课

  总的说来,要上好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即精)语文确实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的。而要想切实学生的语文,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是绝对行不通的。在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来其语文,也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练结合,练在。且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

  第二,要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使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即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据此进行教学。”其实课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会了什么,在哪里还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侧重提要求、教方法、抓落实(即引)

  在课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其实,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课上要侧重提要求、给思路、教方法和抓落实,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学生语文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积极心理氛围的营造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怎样上好这个课,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想,我们能否把这个较大的话题分成三个小的话题来进行讨论。第一就是语文知识该怎么,第二就是在阶段学生的阅读怎样得到,第三就是作文在阶段怎样得到一个比较迅速的。(一)语文知识的。

  语文知识的应该定位在是为了孩子的语文的一个手段这样一个位置上。当然,我们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孩子对语文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个教学案例:【案例】

  内容:文言实词的教学主要过程

  1.介绍通假字的知识

  (1)音同形似(2)音近形似(3)音同形异(4)音近形异学生活动:分组整理九上和九下教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要求:(1)指出本字(2)指出属于哪种类型(3)解释在句中的含义学生分组学习、交流2.介绍古今异义的知识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学生活动:自选一篇文章,找出古今异义词,指出属于哪种类型并解释意义3.介绍词类活用的知识

  (1)名词、形容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4.:读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分析:以上这个教学案例,它最大的问题是过分追求文言词法知识的系统、完整,与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不相符的。

  借助这个案例,我们对语文知识的,是不是可以达成下面两点共识:第一,语文这门学科,它不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概念术语的识记。第二,语文知识的,落脚点应该定位在服务于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现象的感悟和语言的运用上。

  4.文中第段对茫茫雪原上红狐的奔逃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怎样得到

  针对这些问题,现代文阅读的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阅读,学生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等。

  味着要完全抛开文体知识。因为不同的文体确实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如果学生能够在文体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是能够帮助他更好地阅读、表达、交流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中考,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一资源完全抛开。但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能为“文体”而“文体”,为“知识”而“知识”,不能说明文,就是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就是论题,论点,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章本身的价值仅仅在于成为诠释某一文体知识的“范例”。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宗旨是,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文体意识,以期更好地为阅读、表达、交流服务。

  第三,注重思维,注重语言,注重技巧。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当人们在头脑中思考问题时,是运用语言在进行思维加工。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外化,要实现思维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在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采用的形式不外乎说、写、听、读四种形式。听说读写是一系列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为目的的,所以,语文教学也是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语文是语言与思维的辩证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的阶段更要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正确思考、会多角度思考、会深入思考,以其思维品质。还要培养学生讲究语言表达的意识,语言表达要求通、求精,乃至求美。除此以外,在阶段,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如怎样审题,怎样读文章等。但是对于技巧,老师也还是把握一个度。学生阅读的根本在于他的思维的,在于他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和鉴赏评价的。而技巧仅仅是一个“末”,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过程当中,一定注意不要舍本而逐末。

  (三)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中考作文试题一般都淡化了文体要求。不过,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因为学生要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还是应该尽量做到人物形象丰满,叙事清楚,同时有一点波澜起伏;学生要说理,还是应该突出论证的逻辑力量;学生要介绍一个事物,也应该让人看得明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表达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它其实也就决定了表达方式一定会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强化对表达方式运用的。

  第一,我觉得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入手,引导学生梳理生活,感悟生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解决的是学生没有材料可写的问题。

  第二,要注重审题。中考作文试题,一般不会设置审题障碍。但还是要注意仔细审读题目,明确写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2016年中考,我们的许多学生就是在审题上吃了亏。第三,要注重借鉴。要解决写作时没有材料可写的问题,除了要对生活有感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之外,还要注意从阅读当中来积累,从阅读当中有所借鉴,以弥补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同时,阅读还可以引发学生不断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以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例如,可将六册教材中出现的名人名家示例、名言警句做一整理以备学生考场之用。第四,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求通、求精、求美的意识。以上,我就写作部分的策略从宏观上谈了这么几点。我想,可能老师们特别关心的还是到了阶段,如何在初一、初二的上巩固并学生作文已有的水平,在短时间内争取最大效益?这里简单罗列一些要点,就不再赘述。

  1、把每次作文都当中考作文来写

  2、修改完善已有积累

  3、教会学生几招本领

  第一招、教会学生审题

  第二招、教学生把文章写生动。

  第三招、教学生几种开头结尾的方法。

  第四招、教会学生议论抒情

  三、,上好试卷讲评课

  说到,就离不开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是阶段的主要课型之一。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失,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的各种。但目前教学中还存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问题。如何使试卷讲评课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是我们每一位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试卷讲评:整体感知上的筛选和提炼信息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审题

  另外,在这堂课上,老师设计了迁移的环节,及时巩固、学生在整体感知上的提炼和筛选信息的。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上试卷讲评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及时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拓展性原则。4、激励性原则。5、互动性原则。要改变讲评课传统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引导他们努力地回忆答题思路,再现考场情景。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上一篇:夯实基础,巧应语文中考    下一篇: 云南省昆明市2019年语文中考真题试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