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家争鸣》。主要从教学前情、目标、过程、方法、重难点、板书内容等方面进行。百家争鸣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因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本课内容包括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和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学派代表思想家进行辩论并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学说基本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本课的是七年级新生,接受历史课堂教育不久,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有最基础的常识的了解,也有初识的好奇,这就是本节课的学情基础。《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老子、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结合学情和教材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知道儒墨道法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这种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资料,理解和认识各派学说的主要思想主张。比较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学说观点的差异性,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儒家学说和代表平民阶层的墨家学派的差异性。学习辩证的认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弘扬优秀文化和建设新的文明的意识。学习我国古代优秀思想家们关心国家发展、忧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操。培养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过程。在导入部分,我准备采用图片演示和解说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演示来介绍将在本课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学生开始认识老子、孔子、墨子等历史人物,并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一定的好奇,从而开始主动的进入本课具体内容的学习。我把新授课环节分为三大部分。在“老子”这个部分,我准备采用最直接的提问法和讲解法。提的问题是:老子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创立了什么学派?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将其中的朴素的辩证思想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运用辩证的思想和方法。第二个新授部分是“孔子和儒家学说”。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设计采用史料分析法和讨论法来突破这个重点。学生通过分析我提供的和教材中附带的的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认识孔子这个历史人物,并分组讨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有哪些思想主张?产生何种影响?而作为大教育家,又有哪些教育主张?讨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等是否还有进步意义等。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时,认识到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百家争鸣”是新授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部分。我选择采用问题探究法和比较法来完成这个难点部分的教学。探究的问题设定为:1、为什么百家争鸣的局面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2、你如何认识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影响?3、哪些思想主张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借鉴意义?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代表和主要思想,之后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归纳表格,以便学生知晓各派特点而后掌握。为了强调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板书的主体内容就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学派主要思想家以及主要思想主张和代表作品。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后,我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一次辩论活动,作为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活动内容就是在儒墨道法四大学派中,自己利用所学知识选择支持一家观点,反驳其它三家观点。学生借此既加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了解,又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对文献史料的运用和总结观点的能力。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更期待大家的宝贵意见!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上一篇:《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解析    下一篇: 《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解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