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石河子二十中学吴成山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二、教材的地位三、教学目标和要求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手段七、教学程序设计目录一、学情分析1、在认知结构上:七年级新生对历史知识的体会比较直观和片面,对历史现象缺乏整体的认知,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相对欠缺。2、在心理特点上:七年级新生对新知识普遍有较浓厚兴趣,个体表现欲望较强烈,表现在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级性较高。3、在现实方面上:七年级新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上较易受文学生影视作品的误导,加之我校为山区学校,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欠缺。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中赤壁之战为中考常考查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基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进对祖国历史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图示法设疑解答法分析综合法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六、教学手段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综合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七、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课堂小结(四)、练习反馈(五)、活动探究三国鼎立(一)引入新课(利用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作品的直观性、及与日常生活联系,抓住初一新生的个体表现欲望较强心理特点,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问:谁能说出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谁又能说照片上人物的姓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及主要人物照片。《三国演义》你看过吗?你能否说出其中几位人物的名字? (二)、讲授新课 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剧形势》,并适时点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军阀是曹操和袁绍。由此切入一、官渡之战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对比及战争结果?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00年官渡之战袁绍10万人3、4万人曹操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官渡之战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牢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于学生对战术运用的理解和读图能力培养。讨论: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协作探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归纳形成共同观点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充分利用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点,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前提)的形成。展示曹操的诗作《龟虽寿》片断,联系语文知识适当讲解并提问:曹操在诗中借物言志,他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又有什么样的“壮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展示赤壁古战场,及苏轼的词作《念奴骄·赤壁怀古》以此引入下一问题在课堂中体现历史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二、赤壁之战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问: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实力对比、战争结果及历史作用?通过阅读、提问,培养学生思维概括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08年赤壁之战曹刘刘刘刘孙、刘联军孙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讨论:赤壁之战双方胜败的原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协作探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由小组归纳达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
上一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下一篇: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