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4.古代诗歌四首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导入新课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学习目标观沧海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其诗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家作品创作背景《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并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毅然北上伐乌桓。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精读文本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势也很旺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水不断涌起。静动描写大海的同时,以山岛草木来点染。实写大海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出现在这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没在这大海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运得很,好极了,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虚写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1.作者在写海时又写了山岛上的草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在描写大海时,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合作探究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作者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3.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时实景和虚景相结合,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观沧海实景虚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壮丽景象博大胸襟统一中原建功立业文章结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家作品创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要跋涉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暮春时节,飘忽不定的杨花、子规的哀啼,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次句点题。“过五溪”,可见贬谪之地的荒远,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之情。精读文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伴随着您一直奔赴夜郎之西。这两句抒情,是千古名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用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呢?合作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情关切真挚动人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文章结构次北固山下王湾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作家作品创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件23
上一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九    下一篇: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