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18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6.2共筑生命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知识点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P81运用你的经验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两幅图最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天星桥(节选)梁衡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P81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how为什么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阅读感悟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节选自《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你有什么感悟?(1)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原因是人类发展理念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开发自然和利用自然,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治理空气污染要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思维,以法治规范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中的行为。②我们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吸取西方工业化道路都教训,不走西方工业化老路。P82探究与分享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人类与环境时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2002年8-9月,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2005年2月,《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相关链接在人类环境保护的历次重要会议上达成的共识,这对我们保护环境有什么启发?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依靠绿水青山走上致富路看视频思考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1)结合材料,请你比较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一时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只顾眼前一时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鼓了“钱袋子”,却伤了“居住环境”,最终付出了沉重都代价;②2003年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18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有视频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