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第八课第一框我们的梦想教案11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八课第一框我们的梦想一、教学目标1.理性看待中国梦发展中的曲折和希望,增强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意识和担当意识。2.正确理解复兴的内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理解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3.了解中国梦发展的脉络,复兴的内涵;掌握中国梦发展的两个一百年阶段性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2.教学难点:民族复兴梦的内容。三、教学过程导入:聆听人民日报夜读《可爱的中国》音频,作者方志敏。(设计意图:通过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期待引发学生课堂共情,引出“梦”这一话题)第一篇章:贯穿历史,照亮未来畅想:“您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引导归纳,黑板呈现学生答案。回顾:呈现八十年前《东方杂志》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展示当时知识分子的回答,点明“中国梦”贯穿历史,照亮未来。思考:复兴可否替换成“进步”、“发展”等其他词汇?引导归纳,通过图片展示中国历史的兴盛和近代的衰落,理解“复兴”一词。朗读:朗读鲁迅《听说梦》节选,帮助学生理解只会做梦远远不够,这一梦想的实现还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观看:观看视频《追梦人》,感受梦想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自主学习:为了实现中国梦,党中央制定了什么战略目标(自主阅读课本106页和110页,完成时间轴。)引导归纳:时间轴上重要时间节点——2017年,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设计意图:由听觉、视觉刺激唤起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内驱力,通过跨时空的素材介绍,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复杂问题通俗化。)第二篇章:宏大叙事,具体而微分享:课前采访了祖辈的梦想,父辈的梦想,这些梦想实现的如何?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思考:通过采访他们的梦想,你觉得个人梦和国家梦有什么关系?图片补充:70周年国庆前后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两张图片推送引导归纳: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梦,它更投射在每个具体的中国人身上。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采访调研,将中国梦从一简单概念投射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通过学生祖辈和父辈的真是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这一梦想中的定位。拓宽了课堂素材边界,提高了课堂效率,整合了教学资源。)第三篇章:我来代言,迎接挑战教师介绍: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国梦已深入人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这一梦想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南外校友们也在世界各个角落为梦发声,为中国代言。(展示南外校友外交官照片)模拟新闻发言人:通过模拟新闻发言人角色,回应真实外交场合中的记着提问,真切感受作为中国人的立场。问题一:华尔街日报——中国梦这个提法现在在中国很流行,同时也让人想起我们在美国常会提到的美国梦。您怎么看?问题二:中国日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近日就美对非战略发表讲话时称,“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中国谋求全球霸权创造条件。您对此有何评论?问题三: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用眼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言语去表达,用心去感受了这个梦想的力量,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读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对未来中国的想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国家发展过程中中国梦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思维练兵场课后思考:除了机遇之外,如何看到“新时代”带来的挑战?(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后拓展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习惯)教学后记:通过这次市公开课的打磨,我深刻感受到不管是和事情打交道,还是和人打交道,都遵循着相似的逻辑:由陌生到熟悉,由入眼到入情再入心。感谢这节课让我在教学这件事情上有了更多思考,感谢一路相伴的一群人让我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反思一:如何从“陌生”到“熟悉”最初翻看《我们的梦想》这课,觉得不知从何入手,对于文本内容有着强烈的陌生感和晦涩感,九年级上册国情国策专册不同于七八年级的心理和道德部分的教学内容,这种陌生感恰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最大挑战。于是我暂停了所有备课方面的推进,一是因为没有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内化于心,光靠华丽的活动设计甚至是口号式的宣讲是不可能让一节课深入人心的;二是因为内容的理解如果对教师都有难度,那对学生更甚,双方若都在一知半解的状况下对话,底气不足,必是效果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阅读了教材文本,把其中的大部分文本都在党和国家的文件和报告中找到了出处,再单独列出其中我的主要困惑点,我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便是这个道理。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有关课程内容的权威论文,书籍等等,经历过所有这些,这种最初的“陌生感”渐渐没有了,对于书本当中的每一句话我都有了更加深刻和立体的理解;虽然这个过程繁琐又耗费时间,但我想这恰恰是整个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闻道有先后”,我必须成为“先”的那个人,才能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节省下时间,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反思二:如何让课堂入眼入情再入心在去年我上这节课时,主要环节都集中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文本,整节课热热闹闹,看似深刻,但好像从头到尾只是说明了教材内容。今年王小叶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我,他说:“这节课

 

第八课第一框我们的梦想教案11
上一篇:我们的梦想教案13    下一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我们的梦想教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