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用手法;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3                  第一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 鲁迅(1881—1936),本名树人,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和》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面为革命风暴在南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是,对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正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 shuàì  缠络   竹筛shāi    觅食mì  渊博yuān bó  鼎沸 dǐngfèi  绣像 xiù   锡箔bó   签赏jiàn shǎng脑髓nǎo suǐ  盔甲kuī jiǎ  蝉锐chán tuì   .秕谷bǐ gǔ 锡箔xī bó   

 

七年级语文下册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