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四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教学重点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情境导入: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运动员哪个十米跑得快?怎样想办法测出来?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得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新授课:一、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小组回答: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2、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小组回答:使用秒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3、小组间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小组回答: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分工协作的准确性更高.(二)设计实验/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小组回答: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小组回答: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三)进行实验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小组分组实验(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v1=28.85cm/s2s2=75cmt2=2.5sv2=30.00cm/s3s3=75cmt3=2.4sv3=31.25cm/s(四)分析论证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五)交流与评估(小组互评)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二、超声波测距1、位移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2、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3、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仪器自动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4、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可以根据算出的障碍物移动的距离,再根据两次自动发射超声波的时间,算出物体移动的速度.教师小结:位移传感器与超声波测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都是依靠计算出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移动的距离来算出的.板书设计一、测量平均速度二、超声波测距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四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