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理解虚像的概念以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4、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乐意去思考和讨论,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教学准备:完全相同(长短、粗细)的蜡烛两支、打火机、薄玻璃板一块、方格纸一张、刻度尺一把、课件。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明确探究主题方面,采用学生在观察平面镜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为了使探究更加符合初二学生实际,降低探究的难度,设置探究阶梯,把探究主题分解为三个小课题:①怎么样确定像的位置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③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面的远近有关吗?探究形式采用教师引导下的问题启发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探究过程并能解决基本问题并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三、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知识回顾(上一节内容《光的反射》)多媒体展示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历和看到的关于倒影的现象/【新课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根据观看多媒体展示现象和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物与物理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交流与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通过提问不同组的学生,总结得出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像到平面镜的格数和物体到平面镜的格数,感性而直接的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让学生把物体和像的位置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后,观察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第三个特点: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通过作图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三、交流与反馈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等大小;②等距离;③连线垂直;④像与物的左右相反:⑤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图片欣赏(陶冶情操)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用来成像——根据生活经验讨论总结多媒体展示用来成像相关的现象,加深对该应用的理解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多媒体展示使用潜望镜时光线的传播路径,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2
上一篇: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1    下一篇: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