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孟子及《孟子》。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本文的意思,背诵课文。3.了解作者思想,理解大丈夫的真正内涵。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本文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孟子的思想,理解大丈夫的真正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大丈夫能屈能伸,顶天立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板书:富贵不能淫)二、出示成果指标(多媒体)三、关于孟子和《孟子》:(看视频,回答问题)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相传为他与弟子所作。四、检查预习: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些字你会读吗yínyǎnguànrǔ富贵不能淫公孙衍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2、我会断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我们一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五、要读出情感,我们要先知晓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先对照课本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地方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文章大意我们搞清楚了,接下来,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吗?六、问题一:景春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明确:(一)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如果把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改为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好不好?“诚”起到了加强语气,更能表现景春对他们的羡慕,崇拜,敬仰之情。(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排同学展示——全班齐读)(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应该如何朗读出来?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怎么读?读出气势磅礴、义正言辞、排山倒海之气、浩然之气。(师生合作读、男女读、排列读)小结:景春认为公孙那样位高权重的人是大丈夫,孟子认为有道德修养,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是大丈夫。(三)小辩论——你认同哪种观点呢?(四)孟子认同景春的观点吗?不认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那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用文章的一个词语——妾妇之道的人。什么是妾妇之道呢?旧时婚姻中,那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需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妾妇之道的表现就是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可见,在孟子看来,在顺从这一点上,公孙衍、张仪这些纵横家与出嫁的女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伪丈夫。用妾妇之道来说明公孙衍、张仪之道,说明纵横家“以顺为正”的处世方式,这种说理方式叫做类比。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仪,不失节操,要以天下百姓为己任。七、拓展延伸:结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哪些人算得上大丈夫呢?(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皆可)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关羽: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今年的疫情,也有一批大丈夫,钟南山、陈薇......图片展示所以,孟子认为是无论男女,只要坚守内心的仁义礼,不被外界所诱惑,仪天下百姓为己任,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八、作业:1.背诵课文及字词翻译。2.以《我心目中的“大丈夫”》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三    下一篇: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