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期末复习练习题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岳阳楼记练习及答案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2.翻译和解释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微斯人,吾谁与归?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①不以物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3)微斯人,吾谁与归(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是进亦忧,退亦忧(1)前人之述备矣()(2)连月不开()(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3分)6.“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8.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9.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10、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1、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12、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3、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14、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1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1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18、“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19、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案:1.D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

 

《岳阳楼记》期末复习练习题
上一篇:《岳阳楼记》复习题解    下一篇: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