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唯一一人;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快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走近诗人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的美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婉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背景介绍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朗读诗词,初步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疏通诗意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牌名,又称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高楼竭力,极力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极力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说却最终没有说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只好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译文 【注释】①丑奴儿:即《采桑子》。②层楼:高楼。【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好个清凉的秋天啊”!整体感悟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好装出一副斯文的样子。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之后,思想情感的变化,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问题探究:1.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上片写少年登高远望,气壮如山,不知愁为何物。2.“而今”一词,反映出了什么?“而今”二字,不仅显示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3.而今“识尽”的愁有怎样的特点?一是愁多,二是愁深4.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些多而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道“天凉好个秋”。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5、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6、结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两种心绪:一种是心事重重,愁思百结;另一种是吞下苦泪,强作笑颜。“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生活处境,而“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以闲淡语来抒写胸中的悲愤,充分展现了他那深沉、复杂、矛盾、哀怨的内心世界,更耐人寻味。7、词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作者不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上一篇:《无题》课件(李商隐)    下一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