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诗意。2.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怀古咏史诗的特点。3.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思。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怀古咏史诗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听课文朗读。2.直接揭题。二、作者简介。(?—858)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公元832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著有《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三、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意。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四、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奠定感情基调是哪个字?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五、合作探究。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预示着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3.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明确: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链接:写作背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拓展延伸:《登金陵凤凰台》分析与本诗同类诗歌的特点。借古事、古人、古迹或历史事件抒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情感。(1)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陆、陵墓等,江、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3)内容:国家一国运衰微、统治者一荒淫奢像、古地昔盛今衰、古人一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上一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实录    下一篇: 《咸阳城东楼》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