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著有《丁卯集》。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预设:蒹葭(jiānjiā)汀洲(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只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这不禁引起了我的万里乡愁。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于枯黄叶间。行人不要问当年的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设计意图】古诗中往往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诗眼”和“意象”,这是把握诗意的第一步。教师出示学习方法——“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这既是这一板块的目标,也包含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描绘句意不是生硬的翻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品味景物,领会“愁情”课件出示: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诗人登上高楼,为何愁绪满怀?这“愁”里包含了哪些情思?预设:生1:首联写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登上高楼,看到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思乡的愁绪漫上心头。“愁”字里首先有思乡情。生2:颔联描写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看似写自然中的风雨,其实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发愁。生3:颈联描绘“鸟下绿芜”和“蝉鸣黄叶”,给人一种萧条、冷落、凄凉之感。诗人目睹这残败之景,不禁感慨横生: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让诗人产生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生4:尾联“莫问”二字,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所以,诗人的“愁”里也有痛惜和无奈之意。教师小结: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歌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同学们紧扣景物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愁”中的思乡之苦,国势动荡之痛,世事沧桑之叹。同学们的思路清晰,分析有情。【设计意图】本板块采用“一字串珠”的教法,引导学生紧扣“诗眼”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训练阅读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品词析句,探究诗歌内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结束语: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这首诗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板书设计】咸阳城东楼学习《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诗人生活师: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世间伟大的奉献精神,是谁创作了这联千古名句?诗人又因什么而作这联诗?(学生讨论作答)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无题》,去探究这些奥秘。资料助读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现了当时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资料助读4: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这首《无题》诗,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因宰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无题》教案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