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2.“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高宗3.武则天于公元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A.重视农业生产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严惩贪官污吏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善于纳谏B.轻徭薄赋C.重用人才D.减轻刑罚6.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 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7.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8.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B.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设C.太子李治准备造大船进行航海 D.唐太宗知人善任9.墨子在其《墨子·非攻》中说到:“君子不镜(以……为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此“镜子学说”在唐朝得到有效实践的是()A.李渊与杜如晦B.李世民与宋璟C.李世民与魏征D.李隆基与姚崇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11.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面试考生、创立殿试制度的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二、判断题12.被郭沫若称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继贞观”的女皇是武则天。()13.唐朝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三、综合题14.材料一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指哪一位皇帝?依据材料指出君民关系应是怎样的?(2)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举出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景象?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杜佑《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曾“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摘编自《隋唐五代史》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唐朝谁在位时的政治局面?(2)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3)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给你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2分)材料一:毛泽东说:“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材料二:武则天重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从临朝称帝开始,武则天先后重用酷吏27人,以严刑峻法排除异己。材料三: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为自己立碑(下图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其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4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2    下一篇: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测试题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