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1.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C.形成五代十国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A.平定了安史之乱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3.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5.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6.如图所反映的事件影响了中国某时期历史的进程。该事件()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C.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7.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安史之乱B.朱温建立后梁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8.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体现在()①自行委派官吏②不向中央交纳赋税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10.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割据太原的政权是 ()A.北魏 B.北周C.北齐 D.北汉1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12.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D.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3.安史之乱产生的影响是()A.使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B.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C.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 D.标志着唐王朝至此灭亡14.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环。叛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宗B.唐高祖C.唐太宗D.唐玄宗1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隋唐年代尺示意图。材料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摘自《中国历史朝代歌》(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填写完整。A._______ B.______(2)材料二中的“五代”指的是哪几个政权?它们出现在哪个流域?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材料二《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材料三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材料四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南宋)王应麟撰、章太炎重订《三字经》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效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在起义中黄巢提出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13
上一篇: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11    下一篇: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