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入新课:展示杜甫的两首诗《忆惜》《春望》,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即开元年间,唐朝历史发展到古代世界的巅峰,但是唐玄宗后期,唐朝历史由盛转衰,本节课学习唐朝走向没落的历史。讲授新课:师设问:是什么事件导致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生:安史之乱一、安史之乱1、概念“安”是指安禄山,“史”是指史思明。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2、原因师:展示材料,让学生从史料中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材料一: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做了30年皇帝天下太平,物产丰盈,玄宗志得意满,认为应该快快乐乐享受人生材料三: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材料四: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生:重用奸臣;追求享乐;放权地方,重用节度使集军政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师设问:什么是节度使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3、影响师设问: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消极影响?师生: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过渡: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各种矛盾越来越尖。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三、黄巢起义这部分内容同学们从背景、概况、结果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政局动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概况:875年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四、唐朝灭亡过渡: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唐朝走向灭亡。907年,朱温废唐建立了后梁政权。五、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并立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五代更替,南方十国(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小结:板书设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0
上一篇: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3    下一篇: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