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引入,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内容【讲授新课】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二)局部的统一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学生看书本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集中行政权(夺其权)1)、在中央(相权)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并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完成书本P30材料研读,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3)集中财权(制其钱谷)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教师讲述:北宋通过一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此外,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二.重文轻武的政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重文轻武政策文臣统兵格局的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回答问题。巩固练习。完成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改革发展科举制度(1).宋朝的科举制度有哪些发展?(2)结合材料思考宋朝科举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总结: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将军事、行政、财政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练习】1、P32课后活动第一题、第二题2、教师设问: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哪些弊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32知识拓展,了解重文轻武的弊端。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方针先南后北强化中央集权军事兵政治权经济钱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1
上一篇: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18    下一篇: 第6课北宋的政治表格式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