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经济的发展”课题时,搜索到以下材料。其中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③“十家之聚,必有米盐之市”,草市发展起来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2.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材料说明北宋时期()A.出现了官方认可的纸币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纸币完全取代了铁钱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都反映出()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政权的对立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发展4.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A.南北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南宋5.如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唐?高彦《阙史》“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6.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别具特色。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水市、米市、菜市、柴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频繁 B.商业贸易繁荣 C.商业集镇兴起 D.政府管制加强7.宋朝是我国经济发展、手工业兴盛的重要朝代之一。下列关于宋朝造船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B.造船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C.海船上开始配备指南针 D.拥有世界上最大造船厂8.如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表。从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最佳结论是()地区时间北方南方北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中期国家财政收入占20%国家财政收入占80%南宋赋税收入143万贯赋税收入600万贯A.人口不断南迁 B.南方生活稳定 C.商业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9.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形成这种经济格局最主要的原因是()A.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战与和促进了民族交融 B.元朝逐步统一全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躲避战乱的人民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宋朝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以提高财政收入10.它是对外贸易的产物,它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横空出世,它设立在主要港口。“它”指的是()A.知州 B.通判 C.宣政院 D.市舶司11.人口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对比(人口单位:万户),对此表述有误的是()朝代区域西汉唐朝南宋人口占全国比例人口占全国比例人口占全国比例南方24719.8%39243.2%112262.9%北方99880.2%51556.8%66237.1%A.人口南迁是南方超越北方的因素之一 B.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C.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12.由如表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队)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A.出口货物的种类 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D.出口货物的多少二.材料题(共5小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材料一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南宋陆游《谓南文集》(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材料二到材料三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哪些?(5)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4.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材料一:材料二: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
上一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12    下一篇: 人教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