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2.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3.掌握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4.掌握司马迁与《资治通鉴》的体例、内容和地位。5.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6.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的特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等。(2)开封的繁华:①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③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2.瓦子的出现(1)产生原因:随着,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也丰富起来。(2)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的场所,叫作“”。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3)活动内容:①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的,令人眼花缭乱。②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4)发展:南宋临安的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3.杂剧(1)地位: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2)内容:包含了、、、傀儡等技艺在内。(3)演出场所: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4)形成与兴盛:①杂剧形成于。②建立后,元杂剧在以为中心的兴盛起来。③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4.节庆习俗(1)传统节日:宋朝时,、、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重视。(2)节日习俗:春节的,元宵节的,端午节的等,一直流传至今。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便于歌唱。(2)词的发展演变:词在时已经出现,经,得到很大发展,成为。(3)词的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4)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5)宋代杰出的词人苏轼生活年代主要贡献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特点词风,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生活年代特点词风作品内容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辛弃疾生活年代特点继承了苏轼以来的,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震撼人心主要贡献进一步提高了2.元曲(1)元曲出现的背景:戏剧空前发达。(2)元曲的组成:包括、和等。(3)杂剧的特点:把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4)代表人物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代表作是悲剧《》。②其他代表人物: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③“元曲四大家”: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资治通鉴》的作者:著名史学家、政治家。2.《资治通鉴》的体例:。3.《资治通鉴》的内容:记述了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4.《资治通鉴》的名称来历:书名的意思是“”,即以作为鉴戒来。5.历史地位:司马光的与司马迁的,并列为,他们也被后人称为“”。【探究思考】1.对比《史记》和《资治通鉴》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作者成书年代内容体例地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摘自《燕翼诒谋录》材料二……瓦(即瓦子)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11
上一篇: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