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西汉张骞出西域唐朝陆上丝路唐朝海上丝路宋元海外贸易唐朝玄奘西行对于远行,我们有着怎样的榜样和成果?郑和是谁?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郑和生平---姓名:国籍:生活时代:民族:宗教信仰:职业: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中国回族太监,航海家明朝伊斯兰教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明朝提供了怎样的条件??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明朝提供了怎样的条件??造大舶,修四十四丈(151.8米)、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宽61.6米)。——【清】《明史》卷304《郑和传》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课本P61页西洋在哪里?阅读课本,找出以下信息:(1)时间:;(2)次数:;(3)到达范围:;(4)最远到达:。(5)基本概况: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地区。明朝造船用淮尺,10丈约等于34.2米宝船:长44.4丈战船:长18丈坐船:长24丈马船:长37丈粮船:长28丈水船郑和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明史·兵志》郑和宝船装备齐,分工细货仓船员仓官员仓工作仓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通事、买办、办事、书算手、阴阳官和阴阳生、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民稍、铁锚、木、搭材匠。医官、医士将士翻译管理贸易和书算的人员观察、预报气象的人员管罗盘,掌握航行方向掌舵掌锚船工铁锚匠管理铁活木匠管修理船舶医疗郑和行香碑郑和铸造铜钟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航程远又险郑和下西洋时为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郑和远航前,为祈求平安而铸造并布施于寺庙的钟。刘家港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红海1405—143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了解了郑和船队远航的规模和范围,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明代青花瓷盘装饰在肯尼亚的穆斯林古墓上明永乐青花瓷的颜料来自渤泥国的苏泥勃青想一想: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当时中国和亚非各国存在频繁的经济与贸易往来。[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印度柯枝的“中国渔网”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装载物品:物品用途: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了解了郑和船队远航的概况,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泰国三宝公寺云南郑和公园印尼三宝庙纪念郑和的邮票三宝庙(印尼爪哇岛)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明朝皇帝宣布:下西洋为一大“弊政”,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销毁殆尽……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从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话;从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陆上盛况,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海上繁华……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2
上一篇: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1    下一篇: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