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选择题1.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蒙古、俄国和日本。下列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2.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B.民族交往频繁C.商品经济活跃D.皇权高度集中3.清朝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而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有()①甘薯②玉米③水稻④小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清朝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至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清朝的全国人口已经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A.康熙末年B.雍正末年C.乾隆初年D.乾隆末年5.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鼓励垦荒B.改良新品种C.人口的迅速增长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7.下列明清时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①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②某些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③全世界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六个A.中国手工业发达B.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落伍了C.中国商业很发达D.中国人口众多8.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A.南京B.松江C.无锡D.北京9.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10.《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室……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11.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了商帮外,形成商帮的地方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12.清初“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外部因素在于()A.外国商人扩大对中国的贸易,使中国处于不利局面B.东南沿海出现了各种物品走私C.西方殖民者进行种种非法活动D.外来产品质量不如中国13.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14.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15.康乾盛世下潜伏危机的原因不包括()A.商帮的形成B.大兴文字狱C.重农政策D.闭关锁国材料解析题16.故事发生在清朝初年,一户人口众多的李氏农户家。情景一:李氏家主唉声叹气,随着儿女的增多,家里的几亩田地再也无法养活一家人了。外出从商的本乡人带回了甘薯和玉米等新品种,李氏家主开始尝试着播种,竟然获得了大丰收,甘薯和玉米每一季的产量,远远超过小麦的种植。李氏一家过上了相对温饱的生活明清人口的激长,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情景二:随着儿女的长大,李氏开始尝试增加纺织的手工劳作,织出的绸缎做工精致,受到了市场的喜爱,人们争相购买,李氏家业迅速发展。清朝前期我国的手工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情景三李氏附近城市的商业经济时日兴盛,李氏长子也学人出海贸易,赚了大钱。归乡后,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给家里添置了数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李氏家族成了当地的大机户。李氏家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说明了什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雍正皇帝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1
上一篇: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13    下一篇: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