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末的战乱、灾荒等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材料二:以四川为例:川东地区,土著残存不足5%,川中地区北部土著残存大约为15%、南部不足10%,成都平原及川西地区残存不足10%。合计四川土著居民残存比例不足10%。——曹树基等《中国人口史》材料一:(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河南)满目榛芜,人丁稀少。(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承认农民对垦荒地的所有权,给予免税甚至授官等奖励,提高农民垦荒的积极性。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云南布政使司发给沙立目的开荒执照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四至范围:东到河、南到□、西至树林、北至山脚,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导致变化的因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变化:1661-1766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增加接近35%)。1顷=100亩≈5.5亿亩≈7.4亿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明代中后期我国由东南亚(南洋)引进,清朝时全国种植。据清人陆耀《甘薯录》说,当时人们栽种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甘薯的单位产量特别高,并且耐旱、耐雨,在较为贫瘠的山坡地、新垦地可以种植,病虫害较少,因而相当稳产,这些特点是它获得迅速传播的原因。在山东,甘薯的普遍种植,很快形成了“红薯半年粮”的粮食格局。嘉庆5年前后(1800),无论东南还是北方,甘薯都成了穷人的主食。——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根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増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湖广成为新的产粮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兴修水利(3)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表现:1.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纺织工具质地紧密厚重,多用金线,色彩金碧辉煌,犹如云霞。一件织品上使用的色线最多时达到30多种。南京云锦已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云锦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出现手工业的发展《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10道工序:胰炼、染色、络丝、牵经、摇纺、接经、挑花、倒花、织绸和提花,不同的工序产生泡丝工、染丝工、整经工、接头工、倒花工等不同的工种。这些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特点: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机户机工雇佣被雇佣早期资本家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飨飧(xia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东南沿海地区京杭大运河沿岸长江中下游地区商业的繁荣看图找一找,清朝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盛世滋生图》局部乾隆年间,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反映当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江南商业城市的代表——苏州商业的繁荣江南商业市镇的代表——盛泽镇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康熙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却,如一都会。”晋商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商业的繁荣表现:1.商业贸易发达,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2.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商业城市的代表——苏州、杭州、江宁(今南京)、北京、广州等商业城镇的代表——盛泽镇、汉口镇等2.晋商、徽商等大商帮兴盛(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白间屋”。“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不下数十万”。——摘编自《晋商兴衰史》商业的繁荣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8
上一篇: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7    下一篇: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