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考试形式: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1.结束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全国大一统的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②在位期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③残酷暴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④589年,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A.人民力量的伟大B.要笼络地方官员C.要遵循自然规律D.加强边疆的管理4.改革创新科举制度,设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5.我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体现出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唐朝前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包括哪几个①筒车②翻车③秧马④曲辕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唐蕃会盟碑》碑文载文“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这段文字记述的件事是A.文成公主入藏 B.昭君出塞C.金城公主入藏D.宋金和议7.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反映的内容命名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A.开明的民族关系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农业发展 D.频繁的对外交往8.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毛主席夸赞玄奘法师是因为A.历尽艰辛交好印度 B.学习外国优良文化C.行走万里精神可嘉 D.传播中国儒家学说9.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10.唐末,人民徭役繁重,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其中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的起义是A.史思明起义 B.黄巢起义C.安禄山起义 D.朱温起义11.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12.《百家姓》是一本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于北宋初年成书,文章开篇为“赵钱孙李”,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把“赵”姓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是A.赵姓人口最多B.赵姓起源很早C.编者姓赵D.宋代皇帝姓赵13.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不受任何制约B.宋代君主专制程度高于唐代C.宋代谏官受到宰相制约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14.一场盟约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宋辽军事冲突,为两国带来了之后120年的和平。这场盟约是A.宋夏合议 B.澶渊之盟 C.海上之盟 D.宋金合议15.公元11世纪中期,西夏政权建立。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A.契丹族B.汉族C.党项族D.吐蕃族16.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南宋-赵构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隋炀帝下江南 B.唐末安史之乱C.北宋与辽对峙D.南宋偏安江南18.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封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当时人们如何描述这一经济现象A.“苏湖熟,天下足”C.“人烟断绝,千里萧条”B.“一半胡汉似汉家”D.“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19.《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A.统一货币为铁钱B.出现了最早的纸币C.发明了活字印刷D.蜀地不服中央管理20.“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据此判断当时A.造船技术落后B.农业繁荣 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21.12世纪的蒙古草原处于分裂状态,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蒙古草原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结束这一分裂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2
上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8    下一篇: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