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音版音乐 > 七年级下册

4.2.3凯皮拉的小火车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2、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4、聆听《化妆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教学重点:1、感受舞曲节奏特点2、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学难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2、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火车从启动——行驶——到终点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能些地方使你感觉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卡嚓声、汽笛的鸣叫等)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凯皮拉”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着美丽的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使在美丽的巴西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写下了这首作品。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出的《采果人之歌》的旋律。3、分段聆听:(1)听第一部分听到车轮声,第二次模仿车轮声,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车轮转动的声音?(学生用拍凳子、跺脚声……来模仿)师:我们来模仿火车启动的声音。用怎样的力度、速度?(拍音乐凳边——车轮声;沙球——蒸汽声;人声——汽笛声)(2)听赏第二部分音乐,跟着钢琴哼唱。介绍主题是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用欢快的情绪表现快乐的心情)。主题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2次,第一次用铜管,第二次用木管和拉弦。)辨别哪些乐器发出了这些声音?你们听到了几种乐器的声音?节奏分别是怎样的,用动作或人声模拟。4、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4.2.3凯皮拉的小火车教案
上一篇:音乐课件:我的金色阿勒泰    下一篇: 《凯皮拉的小火车》《化装舞会》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