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主题班会课件

班会课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所属栏目: 主题班会课件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改造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么,中华传统美德都有什么呢?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匈奴内部的政变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部被囚禁。匈奴采取各种手段,逼迫苏武归降未成,匈奴单于就将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深陷绝境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方,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身一人与羊群相伴19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中华美德之明礼篇--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安徽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耸立,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笃实守信的人。中华美德之孝道篇--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意思是说:父母不在了,想尽孝已经做不到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奢靡享乐主义盛行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出现令人担忧的乱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改革开放促进了综

 

班会课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上一篇:文明道德班会课件:做一个文明有礼道德诚信的中学生    下一篇: 美德班会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