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译文、赏析及练习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宋·辛弃疾)
【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
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上阕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和桂树,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阕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主题】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写法】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词句是:                ,                ?
2.词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词句是:                ,                ,                。
3.词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       ?
【答案】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被白发,欺人奈何?
二、阅读理解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答案】
1.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2.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3.(1)作者问姐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
(2)“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意对即可)
4.B  C(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C.“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概括不当)
 
上一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译文、赏析及练习    下一篇: 浣溪沙译文、赏析及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