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1.《孔乙己》选自《   》。 
2.《变色龙》作者    ,  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第六病室》《        》。 
3.《溜索》作者    ,  代作家,  族,代表作有《   》《     》。 
4.《蒲柳人家(节选)》作者    ,中国      家,“    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字音
字形
1.羼水(  )  2.荤菜(  )  3.侍候(  )  4.绰号(  )
5.踱步(  )  6.附和(  )  7.绽出(  )  8.门kǎn(  )
9.伤bā(  )  10.笔yàn(  )   11.夹ǎo(  )  12.乱péng péng(  )(  )
13.不屑置biàn(   )
14.筛子(  )  15.坎肩(  )  16.径自(  )  17.洋溢(  )
18.diàn(  )记   19.恐hè(  )  20.旗zhì(  )  21.荒táng(  )
22.无精打cǎi(  )  23.无yuán(  )无故  24.yì(  )想天开
25.锱铢(  )(  )  26.盘桓(  )  27.涓涓(  )  28.战战兢兢(  )
29.fǔ(  )身  30.扭jiǎo(  )  31.sāi(  )颊  32.ǒu(  )吐
33.nián(  )汗  34.quán(  )打脚踢  35.千jūn(  )之力
36.腌臜(  )(  )  37.捯气(  )  38.荣膺(  )  39.腻歪(  )
40.呱呱坠地(  )   41.驾驭(  )   42.熏陶(  )  43.烟囱(  )
44.断壁残垣(  )  45.如坐针毡(  )  46.马ān(  )  47.隐nì(  )
48.biē(  )闷  49.diān(  )量  50.礼pìn(  )  51.两lèi(  )插刀
52.天lún(  )之乐  53.望眼欲chuān(  ) 54.miào(  )手回春
词语
理解
1.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2.虽然间或(        )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3.商店和饭馆的门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 
4.后来却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5.(马帮)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 
6.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7.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8.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身上像芒刺在背。 
9.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     (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10.何满子     (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文章
主旨
1.《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表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从而在更深广的意义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2.《变色龙》以沙皇统治时期为背景,记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全过程,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深刻地揭露了沙皇统治的腐朽,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
3.《溜索》记叙了一群马帮汉子通过溜索过河的经历,塑造了马帮汉子的英雄本色,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4.《蒲柳人家(节选)》以讲究押韵对偶的说唱语言和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以及何满子等人物形象,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一带的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了出来,热情赞颂了那些质朴的劳动人民。
写作
特点
《孔乙己》
  1. 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变色龙》 1.鲜明的对比。2.用人物对话构成情节,推动情节发展。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中心思想。4.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溜索》 1.语言凝练简洁,选词炼字考究。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蒲柳人家(节选)》 1.具有鲜明的牧歌情调和喜剧色彩。2.结构巧妙,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与正在进行的斗争相统一,互相映衬,既照顾到乡土性,又照顾到时代性。3.语言通俗流畅而又生动传神。
 
 文学常识
1.呐喊 
2.契诃夫 俄 装在套子里的人
3.阿城 当 汉 棋王 小城之春
4.刘绍棠 乡土文学作 荷花淀
字音字形
1.chàn 2.hūn 3.shì 4.chuò 5.duó 6.hè
7.zhàn 8.槛 9.疤 10.砚 11.袄 12.蓬 蓬 
13.辩 14.shāi 15.kǎn 16.jìng 17.yì 18.惦
19.吓 20.帜 21.唐 22.采 23.缘 24.异 
25.zī zhū 26.huán 27.juān 28.jīng 29.俯 30.绞
31.腮 32.呕 33.黏 34.拳 35.钧 36.ā zɑ
37.dáo 38.yīng 39.nì 40.ɡū 41.yù 42.xūn
43.cōng 44.yuán 45.zhān 46.鞍 47.匿 48.憋
49.掂 50.聘 51.肋 52.伦 53.穿 54.妙 
词语理解
1.君子固穷 2.偶然,有时候 3.无精打采
4.异想天开 5.逗留;徘徊 6.战战兢兢
7.妙手回春 8.如坐针毡 9.天伦之乐 10.望眼欲穿
 
跟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yūn)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
B.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chuó)到狗的脸上去。
C.战战兢兢(jīng)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jǐ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yuán),埋没于蓬蒿(hāo)荆棘(jí)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羼(chàn)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B.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xuè),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C.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juān)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chàn),惨叫一声。
D.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guā guā)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
3.下列加点的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B.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C.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D.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
4.下列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B.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粟。
C.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D.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
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奇思妙想,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C.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D.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B.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C.“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D.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二、阅读《孔乙己》,回答问题。
1.文中多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强悲剧色彩,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增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2.对结尾一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和“的确”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性命运。
B.孔乙己的命运是那个社会所有失意的读书人的命运,结尾一句话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冷酷。
C.孔乙己可能已经死了,“我”和掌柜、看客们深感惋惜,都期盼能够再看到他。
D.孔乙己活着只不过是给人们增添了笑料,没有人去关注他的生死。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孔乙己从破衣服里“摸”出四文大钱,“摸”字表现了孔乙己生活状况的潦倒和困苦。
B.文中写周围人对孔乙己的“笑”,表现了众人的冷漠与麻木。
C.掌柜反复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是希望孔乙己到来,给店里带来欢乐的气氛。
D.小说从多个角度刻画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钱少,所以只能站着喝酒;当时读书人流行穿长衫,所以孔乙己也要跟潮流穿长衫。
B.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C.表明了孔乙己深深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读书人身份。
D.写出了孔乙己思想迂腐、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及其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之深。
三、阅读《变色龙》,完成题目。
1.“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与前面文章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神情的“拧起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的作用是(  )
A.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不仅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到无耻的地步,更可以看出他“变色龙”的本质。
B.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作为警官很为难。
C.说明奥楚蔑洛夫跟将军的哥哥很熟。
D.说明奥楚蔑洛夫因小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而感到恐慌害怕。
2.文中奥楚蔑洛夫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表现了他 (  )
A.听到将军的哥哥的到来,感到惊奇。
B.故作惊讶,向上级献媚。
C.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D.责怪自己粗心,不知道将军的哥哥的到来。
3.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反复无常,但始终有一点是不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欺压原告的语言
B.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C.狗仗人势的奴才本性
D.只有一个随从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着这个世界”是个双关语,明指人类存在于世界上,暗指沙皇统治,具有讽刺意味。
B.小说中多次提及法律,说明沙皇俄国是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
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这些话其实是奥楚蔑洛夫故意发问,目的是在老百姓面前摆官架子。
D.对于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可以说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四、(2016泰安改编)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完成题目。
  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1.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
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
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
2.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
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
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
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
3.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4.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