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课件21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知识点回顾1、违法行为的种类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吴某在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一村民家偷鸡被抓,4位村民将其捆绑殴打后,又将其吊绑于房梁石柱上殴打。约5小时后,吴某死亡,4位村民主动报警投案。乐至县法院对“小偷被打死”一案进行了宣判,对四位村民分别判处三至四年有期徒刑。针对该案,审判长表示,公民的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小偷的人身权同样不可侵犯。本案警示,打死小偷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遇到小偷的正确处理方法是将其及时扭送至当地公安机关,由公权力依法对其进行处理。探究与思考一、创设情境、案例导入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分析图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P52)《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活动一:了解刑法与犯罪阅读p52-p53内容,回答问题: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武器。刑法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探究与思考案例探究一: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争一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二、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反思分析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争一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4项: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寻衅滋事罪有上述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案例探究二:教材53页探究与分享:比较两种行为有何区别?二、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属于刑法犯罪行为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案例探究二:教材53页探究与分享:比较两种行为有何区别?三、分享交锋、修正同化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P53)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行为受法律的制裁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法律后果刑罚的含义(P54)刑罚种类(P54)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对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有明确的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关链接(P55)法律常识:年满十四周岁的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案例一:17岁的赵某因打架抢劫了同学,被判刑5年,送进少管所。其父母对此痛不欲生,非常伤心,整天忧忧郁郁,没有精神。可是作为货运公司司机的父亲又不能停下生意,在一次出车时,因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母亲经不起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导致严重的精神分裂。赵某一念之差实施了犯罪行为,也可能没有想到是犯罪行为,就构成了犯罪。这种突如其来的犯罪行为,让父母几十年辛辛苦苦建设的幸福家庭,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危害后果不堪设想。探究与分享一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P55)探究与分享(P55)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品学兼

 

预防犯罪课件21
上一篇:预防犯罪课件20    下一篇: 预防犯罪课件2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