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导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学会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难点】重点:犯罪的三个特征。难点:如何预防犯罪。【自主预习】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有哪些?P522.犯罪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有哪些?P533.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有哪些?P54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①②③④【探究学习】王某,17岁,原来在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常无钱上网。一次,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将邻居家10岁孩子李某绑架,李某大声呼救,王某用石块猛砸其头部,致使李某当场死亡,王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1)王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2)王某从旷课开始,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3)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守法公民?【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吸毒人员陈某,以贩养吸,贩卖毒品5000余克,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死刑。从法律的角度看,陈某行为的本质特征是:A.触犯了刑法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吸毒者身心受到摧残D.对他人的危害性不大()2.在下列关于刑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C.刑罚是审判机关对实施犯罪行为的人适用的最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方法D.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主犯陈某某因犯诈骗罪等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案件说明:①电信诈骗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②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④公民的隐私时常受到侵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经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点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一调查数据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①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违法行为②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④我们要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年满16周岁的徐某放学回家时,在一条狭窄小路上与别人互不相让,激烈争吵后,徐某拿起一块石头猛击路人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最后徐某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A.未成年人如果犯罪,触犯刑法,也要承担刑事责任B.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不会承担法律责任C.犯罪对他人不利,但对自已有利D.只要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刑罚处罚()6.某中学副校长在该校作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殊不知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上述所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A.经常夜不归宿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携带管制刀具D.参与赌博、屡教不改()7.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总结反思】

 

5.2预防犯罪导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22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学案八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