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案1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教法选择】情景教学、小组活动。【理论指导】: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更成为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所在。当前《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实就就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感;科学精神的培养;法治精神;公共参与意识。具体表现可以拓展为:培养规则意识;培养理性思维;培养责任担当意识等。【教学过程】【引题】播放视频志愿者公益广告《志愿者-时间篇》,提出问题:学生观看视频,逐一思考回答问题:视频中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妇女的身份是什么?如何看待志愿者和同学们的行为?志愿者精神是什么?选用常见的公益广告,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对学习的向往。引出本课课题:服务社会。一生(葛士成)总结视频:我们或者说整个社会要关注老弱幼病残等生存,要献爱心,要奉献社会。另一生(陈梦梦)说出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从而引出课题:服务社会。【析题】接着出示自主预习导学提纲:1、服务社会体现_________。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_____什么,而不应当看他_____什么。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_________。3、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_____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____________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4.、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________。5、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_________。课前准备学生用导学案,上课前自主预习部分已经完成。上课时让学生按小组展示即可,借机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教师:讲(一)奉献助我成长1.展示四幅图片:敬老服务、清洁绿化、指挥交通、清除牛皮癣,提出问题: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与收获。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我参加了活动,我的感受是;我的收获是。学生看图回答。由图片引出学生的感性生活片段。社会即生活,生活即社会。“奉献助我成长”是本课重点。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服务社会的两层意义:体现人生价值和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概括出本课第一目题目:奉献助我成长。接着是过渡到故事会Ⅰ: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学生观看小视频),显然郭明义无偿献血20多年的义举感动了学生,之后,提出问题:1、郭明义的“乐事”是什么?2、郭明义的行为是怎样感染周围的人的?(小组讨论,12组同学同时进行,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引出问题: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服务和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同时结合郭明义的故事,再进一步提出问题,服务和奉献社会为什么体现人生价值?至此完成这一问题的知识建构:①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身边人,身边事,只要有爱心,奉献社会,你我他都可以,引出故事会Ⅱ:清华职工路遇车祸挺身救人——沈虹老师的爱心故事。【珍爱生命服务社会】清华职工路遇车祸挺身救人“多亏了沈虹老师,我妻子才得到及时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感谢沈虹老师在危急时刻救了我们全家,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谢意……”近日,铜山市民耿师傅将一面锦旗送到清华中学,感谢沈虹老师路遇危险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的义举。11月22日早晨,下着大雪。一学生家长骑电动车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遇到了车祸。中年妇女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呼吸微弱、意识全无,孩子在家长旁大哭。围观群众很多,交通一度阻塞。清华中学沈虹教师在上班途中,看到后她热心帮忙,及时拔打120并疏导交通,边维护着现场秩序,边展开了生死救援。她从从车上取一件棉袄给孩子穿上,将伤者送往第四人民医院。看到伤员得到了妥善处理后,她才放心地悄悄离开。耿师傅说家属一直在医院住院,伤势很重,一直忙于照顾家人没能及时到学校感谢沈虹老师,他说自己不怎么会表达,字认得不多,特给学校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带着全家人的感激,他将这面锦旗送到了清华中学。提及救人的事,沈虹老师淡定地说:“没啥好宣传的,这只是做人的本分。”现实的情境问题呈现出来,故事是真实的,又是离得很近的,学生很感兴趣。当时的处理步骤是:首先是问题,社会热点请思考:1、为什么说沈虹老师这样做体现了人生价值?2、你在生活中有此类似经历么?你是如何想的?学生探究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是小组探究活动必须组织好。前段时间在苏州学习,正好借鉴木渎实验中学的做法。全班分成12个小组,一组6人。班额太大,没办法。每组有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组长为监督员,负责组织发言,归纳观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案16
上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案1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