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孟子》三章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百里奚孙叔敖舜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音舜(shùn)畎(quǎn)傅说(fùyuè)鬲(gé)敖(áo)奚(xī)恒(héng)拂士(bì)注意下列排比句的朗读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间被推举,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成为大夫。①发:②畎亩:③举:⑤市: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任用,被选拔。集市。④士:狱官。重点词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②是:指示代词,这。③苦:④劳:①故:所以。⑤饿:重点词语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⑥空乏:使……受到贫困。⑦曾益:增加,曾通“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这个国家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②然后:③衡:④作:①过:⑤拂:重点词语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通“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通“弼”,辅佐。⑥出:指在国外。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论点?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困境造就人才安乐毁灭国家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反面正面列举六个事例说明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从正面论述饱受磨炼的好处——担当大任从反面论述不受磨炼的危害——国恒亡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般4.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个人正面国家反面客观个别主观5.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罗列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6.这两则短文提出论点、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1.顺畅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疏通文段大意,理清课文思路。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音夫(fú)兵革(gé)米粟(sù)畔之(pàn)亲戚(qi)注意下列排比句的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同学合作翻译全文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上一篇:《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19    下一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件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