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主旨,培养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合作研究的方法,共同赏析精彩语段,分析生动的景物描写。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认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感悟红军长征的乐观的精神。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段,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山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老山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无产阶级革命家。代表作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2.背景资料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缴(jiǎo)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2)词语释义惊惶:惊慌,恐惧。攀谈:闲谈。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缴:交纳,交付。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蜷:弯曲。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呜咽: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记叙了什么事?答案示例: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事。2.课文记叙这件事是以什么为线索的?答案示例:以翻山为索(决定翻山、翻山中、翻山后)。3.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写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33):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4.课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转换来进行记叙。请你找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答案示例: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5.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答案示例: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大家都很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阅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那么红军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的呢?答案示例:①面对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②面对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③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④面对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二、新课导入红军要翻越老山界,会经历很多的困难。但红军最终克服万难成功翻越。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尾两段,以及中间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又和翻山的艰难有没有关系,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文题为什么用土名“老山界”?答案示例:暗示红军是人民的队伍。2.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首段交代了老山界的高度和名称。交代名称,照应文题;交代高度,表现了山的难翻,为中心服务。3.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为什么还要详写?答案示例:写这一情节,既暗示了这座山不好翻,又着重说明了红军是一支人民的队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且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的,这也是红军战胜重重困难的主要原因。4.如何理解尾段中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和“小得很”?答案示例:老山界虽然是“第一座难走的山”,翻越它的困难程度对比起其他困难却“小得很”,二者形成反差,突出了长征路途的艰险,衬托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怎样理解第12自然段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答案示例:“‘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火把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13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教案12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