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烈士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3月18日,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牺牲时年仅22岁。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周作人为纪念刘和珍、杨德群所作的挽联是: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学习目标: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经典语录(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5)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6)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知识链接: 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散文最主要的特点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等。“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取材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记叙文中有哪些表现手法及它们的作用?(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2)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知识链接: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则是先大力颂扬再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7)伏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9)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10)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增强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11)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欲扬先抑概念: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指抬高、褒扬“抑”,指按下、贬低。想要褒扬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3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0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