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2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顺序和插叙的方法,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三:品读课文,精巧构思1、作者在解决“谁是小木屋的主人”这一问题时,是否把答案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他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篇课文何以做到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和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30—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至14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至32段,分角色朗读一下吧。旁白+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作用有三: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3、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大。(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四:赏读文章,情感升华1、我们熟悉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构思方面的技巧,课文的标题为“驿路梨花”,文章一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各有什么含义?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2、理解课题“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含义。五、拓展延伸,学习精神根据课文内容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六、课外作业课外搜集我们身边那些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全班交流分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29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26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